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国际法所2019年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告

学术之路 2021-09-16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及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博士后招收管理工作规定,现将2019年法学所、国际法所博士后招收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基本条件。年龄35周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品学兼优、身体健康且能够脱产进站(转入人事档案关系)。

二、招收专业。法学理论、法制史、宪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国际人权法。

三、招收办法。此次招收博士后分为三种类型,即国家资助博士后、项目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博士后。具体情况如下。

(一)国家资助博士后。由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与中国社科院联合资助,主要招收“双一流”建设高校或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等重点科研院所博士毕业(含世界综合排名或学科排名前200位高校博士毕业),已有一定学术积累的青年人才到两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招收目标:根据学科建设及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吸引并培养一批学术背景较好、研究能力较强的青年人才,出站择优留所工作,逐步成长为两所科研骨干。

招收名额:按照各学科人才需要,拟择优招收7名。

进站条件:作为中国社科院选拔高层次青年人才的重要来源,该类博士后在符合博士后进站基本条件外,应于博士期间独著或作为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至少两篇学术论文;无论文发表者,博士毕业论文应被评为“优秀”等次;境外院校毕业博士的成果发表要求可适当放宽。核心期刊范围参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

(二)项目博士后。由研究所项目或博士后合作导师项目资助,主要招收国内外院校博士毕业、已有一定学术成果发表或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研究经历的青年人才,到两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招收目标:根据研究所或博士后合作导师当前承担国家项目、智库项目、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项目等项目需要,选拔一批学术背景较好、有一定研究经历的青年人才参与其中,补充两所研究团队科研力量。

招收名额:按照合作导师项目组科研任务需要,拟招若干名。

(三)国际交流计划博士后。由人社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与中国社科院联合资助,主要招收国外(境外)世界综合排名或学科排名前100位高校毕业的博士到两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招收目标:根据两所学科建设及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吸引并储备一批国际化水平高、学术背景好的青年人才,出站择优留所工作或派往中国社科院境外研究院工作。

招收名额:根据需要,拟招1-2名。

各研究室简介和联系电话见中国法学网首页。具体申报程序、合作导师名单及项目博士后招收课题等,请参见附件。

申请截止日期为2019年3月31日。

如了解其他未尽事宜,请与博士后流动站联系。

联系人:缪树蕾

联系电话:010-64065527

Email: postphd_law@cass.org.cn


附:

1、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博士后流动站简介

2、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名录

3、2019年博士后申请程序指南

4、2019年项目博士后招收方向及课题

5、项目博士后立项表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
2019年2月18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2019年项目博士后招收方向及合作课题


● 法理学

粤港澳大湾区社会发展一体化法治保障研究(贺海仁)

●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更新中的房屋拆迁法律问题研究(李洪雷)

● 刑法学

互联网金融犯罪的刑事立法与司法前沿问题(刘仁文)

● 社会法学

中国生育福利权制度研究(冉昊)

● 国际法学

海外投资风险防范中国模式研究(刘敬东)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的海洋权、义务与责任(赵建文)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三大机构职权及相互关系研究(赵建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名录(2018.03)

(各专业导师以姓氏拼音排序)


法理学


陈欣新  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法理学、传媒信息法学、一国两制理论与实践。代表作有《宪政之鉴》、《信息自由与信息安全》、《中央与香港违宪审查协调》、《台湾法律地位的国际法理据》等


胡水君  研究员、法理研究室主任。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法律与政治哲学、中国文化。代表作有《法律的政治分析》、《法律与社会权力》、《内圣外王:法治的人文道路》等。


李步云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法理学。代表作有《走向法治》、《法理探索》、《法理学》、《人权法学》等。1998年8月,为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法制讲座,主题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宪法学、法理学、比较立法学,重点研究立法基本问题、法治与人权理论、宪政与民主理论等。代表作有《法治与宪政的变迁》、《立法理论与制度》、《走向人权的探索》、《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等。2003年9月,担任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人之一,主题为“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刘作翔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法社会学、法律文化等。代表作有《法律文化理论》、《权利冲突:案例、理论与解决机制》、《我之法学观——刘作翔文章选》、《思想的碎片——刘作翔法学言论选》等。


吴玉章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西方法律思想史、现代西方法哲学、法理学。代表作有《批判法学评析》、《对西方法律传统的挑战》、《自由主义权利观》、《现代社会中的法律》(译著)等。


夏  勇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研究领域为法理学、宪法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权与法治理论、宪政原理、香港基本法等。代表作有《人权概念起源——权利的历史哲学》、《中国民权哲学》、《朝夕问道——政治法律学札》、《法治源流——东方与西方》、《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公民权利发展研究》(主编之一)、等。2000年9月,担任中央政治局法制讲座主讲人,主题为“西部大开发与加快中西部发展的法治保障”。


信春鹰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机关党组副书记(正部长级)。学术研究领域为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学。代表作有《中国的法律制度及其改革》、《中国法院的历史和转型》、《WTO和中国行政法制改革》、《法律中的政治》(译著)等。2007年11月,担任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人之一,主题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2004年2月、2005年8月、2008年5月,分别为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法制讲座,主题为“法学理论的几个基本问题”、“我国的行政强制法律制度”、“立法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工作”。


支振锋  研究员、《环球法律评论》编辑部副主任。研究领域为法理学、比较政治、网络空间治理与法治、司法改革等。代表作有《中国司法公开新媒体应用研究报告(2015)》、《哈特:法学元命题的追问》、《人与公民的自然法责任》、《法治建设的成败之道》、《探寻依宪治国的中国理论》等。


法律史学


刘海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法律史、法治和人权理论。代表作有《战国秦代法制管窥》、《新中国人权保障发展60年》、《依法治国是历史的经验总结》、《刘海年文集》等。


徐立志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法制史。代表作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通史》、《清末法律草案考》、《清末商法实施考》等。


杨一凡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中国法律史。代表作有《重新认识中国法律史》、《历代例考》、《明代立法研究》、《明大诰研究》等。


张  生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法制史研究室主任。研究领域为中国法律史、比较法律史。代表作有《中国近代民法法典化研究》、《大清民律草案摭遗》、《民国民法典的编纂:复合立法机构的组织与运作》等。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陈云生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宪法学、行政法学。代表作有《权利相对论——权利和义务价值模式的建构》、《宪法监督司法化》、《宪法人类学》、《论检察》等。


冯  军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法学研究所与国际法研究所联合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领域为行政法学、传媒法与信息法学。代表作有《行政处罚法新论》、《国家赔偿法释论》(主编)、《关于平衡论疏漏问题的几点思考》、《瑞典新闻出版自由与信息公开制度论要》等。


李洪雷  研究员、宪法与行政法研究室主任。研究领域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比较行政法、政府规制(监管)。代表作有《行政法释义学》、《中国比较法研究的前瞻》、《深化改革与依法行政关系之再认识》、《互联网规制体制研究》等。


吕艳滨  研究员、法治国情调查研究室主任。研究领域为行政法、信息法、实证法学。代表作有《中国政府透明度(2009- 2016)》、《透明政府:理念、方法与路径》、《论政府采购法律制度的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实施状况——基于政府透明度测评的实证分析》等。


吴新平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宪法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宪法学和港澳台宪法问题。代表作有《美国法典》(译著)、《中国宪法学和行政法学》(合著)、《香港基本法导论》(合著)、《澳门基本法导论》(合著)等。


翟国强  研究员、宪法行政法室副主任。研究领域为宪法学、行政法学。代表作有《依宪治国:理念、制度与实践》、《立法》、《宪法判断的方法》、《中国语境下的“宪法实施”:一项概念史的考察》、《中国宪法实施的双轨制》等


张庆福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宪法学、行政法学。代表作有《宪法学基本理论》、《宪法学研究述略》、《行政执法中的问题及对策》、《宪法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等。


周汉华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行政法、信息法、政府监管。代表作有《政府监管与行政法》、《现实主义法律运动与中国法治改革》、《信息公开制度研究》(丛书)(主编)等。  


刑法学


陈泽宪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刑法学、国际法学,重点研究中国刑法、国际刑法、国际人权法等。代表作有《刑事法治之求索》、《经济刑法新论》、《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批准与实施》、《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中国刑事法制完善》等。

 

胡云腾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研究领域为刑法、刑事诉讼法和司法制度等。代表作有《死刑通论》、《存与废——死刑基本理论研究》等。


刘仁文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刑法研究室主任。研究领域为刑法学、刑事政策学。代表作有《刑事政策初步》、《刑法的结构与视野》、《刑法学的新发展》等。


屈学武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刑法学。代表作有《金融刑法学研究》、《公然犯罪研究》、《刑法改革的进路》、《刑法理论研究新视界》等。


诉讼法学


冀祥德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法学系常务副主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党组书记、方志出版社社长。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证据法学、司法制度及法律教育学等。代表作有《控辩平等论》《建立中国控辩协商制度研究》《中国刑事诉讼法学发展与瞻望》《法学教育的中国模式》等。


王敏远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学。代表作有《刑事司法理论与实践检讨》、《刑事辩护概念的发展》、《一个谬误、两句废话、三种学说——对事实和证据的哲学、历史学分析》等。


熊秋红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刑事诉讼法学、证据法学、司法制度。代表作有《刑事辩护论》、《转变中的刑事诉讼法学》、《解读公正审判权——从刑事司法角度的考察》、《秘密侦查之法治化》等。

民法学


梁慧星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民法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民法总则、债权、物权、法学方法论。代表作有《民法总论》、《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民法解释学》等。2007年3月,担任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人之一,主题为“关于制定和实施物权法的若干问题”。1999年8月,为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法制讲座,主题为“关于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几个问题”。


孙宪忠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研究领域为民法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权法、民法总论、德国民法、不动产法。代表作有《德国当代物权法》、《论物权法》、《中国物权法总论》、《物权法的实施》(第一卷、第二卷)等。


谢鸿飞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民法研究室主任。研究领域为民法总则、民法债权与法律史。代表作有《法律与历史:体系化法史学》、《合同法学新发展》、《民法典与特别民法关系的建构》、《现代民法中的“人”》等。


张广兴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民商法。代表作有《债法总论》、《债法》、《中国物权法研究》(合著)等。


商法学


陈  洁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商法研究室主任。研究领域为商法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证券法、公司法、信托法。代表作有《证券法的变革与走向》、《证券欺诈侵权损害赔偿研究》、《商法规范的解释与适用》、《证券民事赔偿制度的法律经济分析》等。


陈  甦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法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国际法所代所长、《法学研究》主编。研究领域为民商法学,重点研究公司法、证券法、物权法。代表作有《证券法专题研究》(主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化与农地使用权制度的确立》、《法意探微》等。


崔勤之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经济法、商法基础理论、公司法和证券法。代表作有《中国商事法》(合著)、《经济法原理》(合著)、《中国公司法原理》(合著)等。


王家福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终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民商法。代表作有《经济建设中的法律问题》、《民法债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建设问题》、《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等。1995年1月和1996年2月,两次担任中央政治局法制讲座主讲人,主题分别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建设问题”、“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和实践问题”。1998年11月,为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法制讲座,主题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建设问题”。


邹海林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民商法学,主要研究方向为破产法、保险法、担保法、物权法和债权法。代表作有《破产程序与破产法实体制度比较研究》、《责任保险论》、《商法基础理论研究的新发展》、《破产法学的新发展》等。


知识产权法学


管育鹰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知识产权法研究室主任。研究领域为知识产权法总论、版权法、专利法、商标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代表作有《知识产权视野中的民间文艺保护》、《知识产权法学的新发展》、《著作权法专家建议稿说明》、《专利无效抗辩引入与知识产权法院建设》等。


李明德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知识产权法。代表作有《美国知识产权法》(第二版)、《著作权法》、《知识产权法》、《欧盟知识产权法》等。


李顺德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知识产权法。代表作有《知识产权法律基础》、《WTO的TRIPS协议解析》、《知识产权概论》等。


经济法学


王晓晔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和竞争法。出版专著20部,代表作有【德文】《Monopole und Wettbewerb in der chinesischen Wirtschaft》、《王晓晔论反垄断法》、《反垄断法》、【英文】《The Evolution of China’s Anti-Monopoly Law》等。2002年6月、2005年10月,分别为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法制讲座,主题为“反垄断法律制度”、 “反垄断法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法律制度”。


社会法学


谢增毅  研究员、法学研究所科研处处长。研究领域为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经济法。代表作有《Labor Law in China: Progress and Challenges》、《劳动法的改革与完善》、《劳动法的比较与反思》、《我国劳动关系法律调整模式的转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与劳动合同法修改》等。


薛宁兰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社会法研究室主任。研究领域为民法总则、亲属法、弱势群体权益保障法。代表作有《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附理由 亲属编》、《民法典之婚姻家庭编立法研究》、《社会性别与妇女权利》、《离婚法的诉讼实践及其评析》、《亲子关系立法体例及构造》等。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刘洪岩  研究员、生态法研究室主任。研究领域为生态法、国际生态法、法哲学法理学、俄罗斯法。代表作有《环境法的新发展》、《中俄生态法的发展》、《中俄生态经济合作的法律问题》、《俄罗斯转型进程中的法治之路》等。


马骧聪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环境资源法、外国环境法、国际环境法。代表作有《环境保护法基本问题》、《苏联东欧国家环境保护法》、《国际环境法导论》(主编)、《环境法治:参与和见证——环境资源法学论文选集》等。


国际公法学


刘楠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海牙常设仲裁法院仲裁员。研究领域为国际法,主要研究国际海洋法和国际人权法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代表作有《国际法》、《国际海洋法》、《发展中国家与人权》、《国际刑法问题研究》等。


孙世彦  研究员、国际人权法研究室主任。研究领域为国际公法、国际人权法。代表作有《论国际人权法国家的义务》、《中国的国际法学:问题与思考》、《 克里米亚公投入俄的国际法分析》、《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ICCPR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Ratification》等。


王可菊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国际法。代表作有《国际法》、《国际海洋法》、《国际人道主义法及其实施》等。


朱晓青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国际法、国际人权法、条约法。代表作有《欧洲人权法律保护机制研究》、《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人权法律地位的演变》、《〈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实施机制》等。


国际私法学


沈  涓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国际私法、区际冲突法、国际民事诉讼法。代表作有《中国区际冲突法研究》、《合同准据法理论的解释》、《冲突法及其价值导向》等。


国际经济法学


廖  凡  研究员、国际法所科研处处长。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法、国际金融法、证券法、公司法。代表作有《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推进与制度创新》、《国际货币金融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政府补贴的法律规制:国际规则与中国应对》、《美国海外金融账户和资产报告规则的演进与发展》、《国际货币体制的困境与出路》等。


刘敬东  研究员、国际经济法研究室主任。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法理论、WTO法、国际投资法等。代表作有《WTO中的善意原则》、《人权与WTO法律制度》、《全球经济治理模式的法治化路径》、《市场经济地位的国际法辨析》等。


陶正华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国际公法和国际经济法。代表作有《国际经济法》、《关于日本侵华战争损害赔偿的几个问题》、《中国公民的双重国籍问题》等。


国际人权法学


柳华文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法研究所所长助理、《国际法研究》副主编。研究领域为国际法、国际人权法。代表作有《联合国禁止贩运人口议定书研究:以人权法为视角》、《联合国与人权的国际保护》、《美洲人权法院引渡第一案的意义及其启示》等。


莫纪宏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法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领域为宪法学、行政法学、国际人权法学。代表作有《现代宪法的逻辑基础》、《国际人权公约与中国》、《实践中的宪法学原理》、《宪法学原理》等。


赵建文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国际人权法、国际海洋法。代表作有《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法新论》、《人民自决权的主体范围》、《条约在中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等。


温州大学法政学院诚聘海内外英才

马宁教授被聘为苏州大学讲座教授,加盟王健法学院

全国各高校研招办联系方式汇总

2019年发布法学预调剂公告院校已达60+所(不断更新中)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硕士生招生考试复试基本线发布!法学350

关于2019年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吉林大学)博士报名资格审核入围考生名单的公示

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2019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考核操作规程

上海财经大学关于2019年博士研究生普通招考初试时间的公告

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博士招生考试通知

安徽大学法学院2019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教学科研岗毕业生招聘计划

山东大学法学院摘得首届“贸仲杯国际投资仲裁赛”桂冠

澳门科技大学2019年硕博招生简章

再论犯罪学研究的路径选择—— 以中国犯罪学研究为视角

陈瑞华:我的第一本书

王牧教授:深探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关系

吉林大学法学院2019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复试办法

郑州大学法学院选聘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实务教师公告

“2049:我与人工智能”有奖征文大赛

约稿函 丨《法史学刊》复刊寄语

吉林大学法学院2019年博士申请考核制资格审查初审通过名单

新时代中国特色土地管理法修改研讨会会议通知

理解中国·东陆法学论坛暨第六届云南大学法学研究生论坛邀请函

一位老师走心的回信,主编关于调剂问题化解的独家秘诀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